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8|回复: 1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十年春秋:沉疴新疾全面暴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9 11: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以食品安全法、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评审委员会为标志,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2009年到2010年。中国更新了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机制、协调机制和科学评估机制。此前10年,食品安全问题浮出水面、集中爆发的历史阶段。然而问题并未就此消失。围绕乳和乳制品,食品安全标准评审委员会完成了首批评审成果。据参与这一工作的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介绍,一年多工作基础上形成的60余项标准,经过了长时间讨论,完成了艰难的部门协调。www.bjlvxinyuan.com 然而,还是社会上激起了一些负面反响,有媒体称其是历史性的倒退”这从另一个侧面,折射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刻和艰巨性。以1949年为时间起点,有研究者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491984年—粮食作为基本食品的数量短缺,社会面临的最大不安全因素;19791984年—粮食安全基本解决,但提高产量的代价是农药化肥的普遍使用、直至过量使用,这是食品源头安全问题的萌芽;与此同时,食品供给链条从统购统销的高度计划模式,逐步转向市场,粗制滥造、检验简化或不检验的小作坊在食品加工企业中占比巨大;知名企业趋利忘义,利益驱使下,www.banyueqing.com.cn  半月清食品生产的各环节都开始出现问题。19842000年—食品安全问题起步期,食品卫生法》颁布,国家制定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和监管标准。有学者认为:绿色食品作为优质食品这一理念的兴起,标志着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为食品体系的结构性问题。2001年至今—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同时也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期,中国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9年《食品安全法》发布,传承多年的食品卫生”概念,被“食品安全”取代。以一次次公共事件或食品信誉危机为标志,中国社会在短短十年内,步入了对食品安全的普遍警惕和不信任心理。2003-2004年,食品安全事件始呈频发之势,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显著的区域性、舆论焦点大多对准具体品牌、某一区域的具体食品类别,事件表现多为显性的食物中毒或病发入院。及至2005年,石腊火锅底料、石腊油大米、毒泡菜毒韭菜毒粉丝毒黄花菜…违规化学添加、加工程序带来的潜在危害,开始成为食品安全关注的焦点,并且开始引发公众对某个食品类别的整体性担忧。当时的舆论反思和监督矛头,经常被指向中国标准体系的粗陋。很快,质疑的矛头不仅于此了苏丹红引发的红色心理恐慌”一个标志**件—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区域性、局部性、食品门类的特定性,转向普遍性、广泛性、所涉食品门类的多样性。2008年的乳业三聚氰胺事件,又一个节点事件—食品链条中的不安全因素,完全可能潜藏在全行业几乎所有大企业中。一个食品门类的整体信誉全军覆没。当国人每年吃掉300万吨地沟油的数字披露出来,公众现出疲态。存在多年的地沟油产业,事实上早已广为人知,盘根错节、形成自己的现实利益链条。十年来的历程,基本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沉疴新疾在食品领域的全面暴露,并成为全社会付出的巨大代价。食品供应体系因为链条较长、从农田初级产品到终端制成品跨越了农业到工业的多种产业形态,显得尤为复杂艰巨。大量小作坊为广大数量的人口支撑着基础食品供应,行政监管在一些环节近乎为零,多头管理政令迭出,不同系统的标准相互打架造成执法窘境,鱼龙混杂的企业行为不断跌破自律底线,行业没有约束机制却“心照不宣”科研”服务于产量和卖相,地下市场混乱,资源浪费严重,降低成本的市场合理性之下,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广义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为食品工业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问题,西方国家的自由市场发展阶段,也都无一例外地出现,并非中国独有。根据WHO/FA O统计,近10年内,世界各大洲都有食源性疾病爆发。利益驱动、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法规不全,监管不力,这些都是各国食品安全的共性。但各国在应对食品安全问题过程中的立法、司法实践,以及行政管理机制、社会响应机制,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本专题将另外撰文介绍)特别是中国缺乏典型的成熟的现代消费者运动,面对食品问题,消费者作为一个群体进行市场选择、表达呼声的主动意识较弱。吉林大学哲学研究院学者吕方认为,这是国食品继续安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问题关乎制度、经济、社会、文化各个层面。于是过去数年中的中国社会,不断上演着“报料曝光—舆论哗然—市场缩水—公众谈虎色变—ZF救市”程式。2008年,每有一种农产品受到消费者质疑,链条另一端的现实便是农户经济利益的严重受损,源头生产的集中程度提高,大规模工业性生产逐渐驱逐分散的农业性生产。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在十年中的逐层深化,不断有专家指出:公众在食品问题上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对零风险的要求、对化学污染的过度重视、对假冒伪劣和食品安全的混同。背后的意思可以归结为一点—食品供应体系已经是一个工业门类,必须认识到其作为工业门类的特性,而不是以农业视角来考察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陈君石一再提醒公众:好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中国有两亿多农户在用分散的方式生产所有的鸡鸭鱼肉。这个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源头污染的治理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另外,当前近50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518518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要防止诸如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超标、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也必须先提高其从业人员的素质。此语背后,意在提示人们只有进一步加强食品产业的工业化程度,让工业属性在整个供应链条中全面替代农业属性,才能解决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然而人们已经开始怀念传统农业中可持续的生产智慧,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回归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更有环保人士由肉类生产中的普遍健康隐患,开始反思食品工业中人与动物的伦理问题。2009年末,美国纪录片《食品公司》网上流行。中国人在自身的食品安全挑战中,与一些西方人士共同开始了对市场逻辑主宰食品工业的根本性反思。除了市场监管、行政体系、立法司法等等规范手段,也许食品生产被塑造为工业形态的路径和前景,才是食品安全问题带给人们终极思考。陈君石院士曾表示:没有人不希望享用杜绝化学品的清洁的小规模就近生产的饮食,但在今天的人口基础上,这是否可能?这才是沉重的发问。食品工业已经完成现代化的主要国家,几乎都有社区支持农业的实践—消费者直接联通生产者,信任基础上共建食品供应链条。这是公民社会对创新食品供应渠道做出的尝试。当然,庞大的食品工业体系面前,这些努力只能产生有限的局部效用。集中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虽然让全体中国人付出巨大代价,却也激发了中国民众自主改变现状的空前热情。特别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社区支持农业在中国各级城市蔚然成风,被中国媒体称为“餐桌保卫战”,。,
发表于 2012-10-7 02: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QQ|申请友链|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谷姐论坛 谷姐提供 ( 渝ICP备2021009247号-1 )

GMT+8, 2024-5-6 01: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