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0|回复: 1

读书的滋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8 21: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读书的滋味,只有读书人才品得出来。

    闲翻《夜航船》,再次品味张岱讲的一个故事:“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来,且待小僧伸伸脚。’”至此,不由“扑哧”一乐,复有了焦渴难耐时喝了一杯冷饮般的畅快。

    这便是读书的滋味。读书的滋味,只有读书人才品得出来。天下书文,或瑰丽雄奇,或清新淡雅,或庄重冷峻,或热情奔放,或悠悠乎若小桥流水,看護師 求人或荡荡乎似大江东去……这等意趣,非用心解读是难以领悟的。

    香港散文名家董桥对几类书籍作过比喻,形象生动,不过调侃味儿浓了些。借鉴其部分观点,我作补正后如下:辞典之类的书如同忠贞的妻子,虽不如一些媚俗的书刊花哨,然其贤淑端庄,于读书人最宜终身相伴;历史之类的书如同饱经世事的老人,你可以埋怨他常年喋喋不休地“想当年”,但又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至理名言;散文之类的书则如同情趣高雅的朋友,隔几日不见便有些想得慌,且处得越久感情越深……

    读书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清代文人张潮有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说的就是读书的几个层次和几种境界。おせち读同样的书,因年龄和经历的差异,品出的滋味也不尽相同。早年读《红楼梦》时,我魂牵梦萦的是宝哥哥和林妹妹等人的命运;后来再读,始明白曹翁不过是在借这些人说事;日前购得一套《脂砚斋全评石头记》,细读之,更觉“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之说委实不虚。
    一本好书,果真能让人废寝忘食。购到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时,我当晚拥被开读,即被钱先生的幽默和机敏之言引得刹不住车了。连读四章后便暗下决心,读完第五章一定睡觉。可读完第五章,又抵不住方鸿渐等一帮人的诱惑,竟一直读到天放亮。读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和汪曾祺先生的《邂逅集》时,也有这般经历。而阅读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林语堂、俞 平伯等大家的散文丛书,竟用去我一个多月的业余时间。并非我读书多么用功,实在是这些书太有味道了。

    读书,也是解读作者本人。读梁实秋,读到的是一种睿智的诙谐;读鲁迅,读到的是一股冷峻的正气……近读季羡林先生的《人生絮语》一书,读到的则是一种昂扬的**。年逾九旬的季先生是北大著名教授,可谓学贯中西,博通古今。虽在十年浩劫中九死一生,結婚相談所但他说:“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粒灰也是爱国的。”在《人生絮语》一书的诸多篇章中,我惊异于老人在经受了那么多的磨难之后,竟没有变得消沉和世故,反而愈加**勃发,着实令人感佩不已。孟子曰:“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季先生堪当此誉。

    读书,其实就是在读社会、读人生。
发表于 2011-11-1 10: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回个贴表明我来过。












        薬剤師 求人        ローン お金                レンタルサーバー        インプラント        英会話 横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