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回复: 0

[国内新闻] 贵州受困“工程性缺水” 乡村小水利急需支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5 14: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陆祖兴把烟戒了。这个有20多年“烟龄”的老烟民,戒烟的理由只有一个:每天节约5块钱。

  陆祖兴是贵州省凤冈县红安村村民,今年春夏的贵州大旱,让他家里的两亩水稻颗粒无收,承包土地种植的20亩烟叶产量、质量都严重下降,估计要亏损2300多元。

  虽然10月初下了几场大雨,但一切都于事无补。今年全年,以务农为生的陆祖兴夫妇不但没有赚到钱,还要亏两千多元,全家人吃饭、生活和两个孩子上学,都只能靠吃老本。而在往年,除了两亩水稻能收获全家足够的口粮,20亩烟叶带来的将近4万元利润,能让这个家庭的日子过得稳稳当当。

  10月26日傍晚,红安村下起浓雾,陆祖兴站在自家猪圈旁,对着一大堆烟叶直摇头,猪圈里的一头肥猪,是他今年唯一的指望。

  “以前烟叶都长1米多长,今年最好的长了50厘米。”陆祖兴拿起一捆加工过的烟叶,指着叶片上泛青色的部分说,“农历五月十八以后就没下过雨,叶子长不好,加工以后就是青的,公司不收,只能扔了。”

  陆祖兴仔细称过,这一捆捆废弃的烟叶总共有1300多斤。

  沿着陆祖兴家门前的路爬上山坡,就是他家的稻田,尽管已经下了很多场雨,空气的湿度也很高,但田地表面依然裂着大口子,没有积水。

  因为干旱,稻子都没有抽穗,他也没有收割,枯黄的稻秆笔直地挺立在地上,“割了没用,牛都不愿意吃。”

  深深的裂口让田地蓄水功能受到严重损害,陆祖兴说,明年不得不把种水稻的水田改成种玉米、蔬菜的土地。

  在陆祖兴带领下,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离田地大约50米的地方,有一个地下水的出水口,出水口周围用水泥砌成了个小水池,干旱时,小水池里的水都供应人畜饮用。所以,即便是仅仅50米的距离,也没让田里的水稻保住一点儿收成。

  “其实这片田地以前就是一个水塘,有两三亩地那么大,没保护好。”陆祖兴很无奈,村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不够,加上乡村小水利设施缺乏维护的技术、资金,到了大灾的时候,只能眼睁睁看着庄稼绝收。

  本报8月15日曾刊发《贵州大旱折射“工程性缺水”困局》一文,报道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让贵州受困“工程性缺水”的现状,通过贵州省喀斯特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进行的乡村小水窖实验,反映出“工程性缺水”困局中,乡村小水利工程应更受重视的现实。

  根据贵州省喀斯特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测算,200人以上的缺水村至少要修建一个500立方米的蓄水池,500人以上的村庄要修建一个1000立方米以上的蓄水池,才能满足全村人最低的生产生活需求。

  陆祖兴计算,如果能把眼前这个“两三亩地大”的水塘恢复,至少整个村民组的几十户人家饮水、灌溉问题都能解决。他同时计算,恢复水塘需要将近30万元资金,对村民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

  眼下,陆祖兴顾不上想水塘的事情,摆在眼前的问题是今年怎么过年、来年开春怎么继续春耕、明年3月怎么给两个孩子交学费。

  他和妻子商量,其中一个人去沿海地区打工,一个人在家里照顾孩子们,临近年关时,通过政府的扶持政策贷几万元款,一部分给孩子交学费,另一部分继续投入烟叶种植,“20亩地不敢都种烟了,拿一部分地种玉米。”

  事实上,严重的干旱已经连续两年袭击贵州。2010年的干旱发生在年初,粮食生长的关键阶段,部分地区旱情得到缓解,陆祖兴家的粮食收成足够全家的需求。而今年的旱情发生在粮食生长的关键阶段,结果颗粒无收。

  所以,如果2012年春夏依然遭遇严重旱灾,陆祖兴“拿一部分地种玉米”的方案还会面临绝收的风险,种烟叶的收益也只能“听天由命”,要根本解决问题,还需要蓄水设施。

  “旱了两年了,明年应该会好点吧,不能那么倒霉哟。”陆祖兴嘿嘿一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