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3|回复: 0

解读抑郁的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3 11: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大概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但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实际发病率约为11%。也就是说,粗糙的算法,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抑郁的,因此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也许,看看我们身边的数据,WHO所作的警告就不再显得耸人听闻了。对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白领人群所做的心理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时常感到不快乐;70%左右的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陷入过抑郁的低谷。
当抑郁较为严重时,甚至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气久淤心中而不化”,林黛玉就是因为长期的抑郁症并发了躯体疾病,最终香消玉殒,埋葬了花容。那么说到底,抑郁这块儿“心病”究竟是因何而生的呢?对此,心理学界内也有着彼此不同的看法。


适应障碍——心理咨询观点
心理学家们认为抑郁的根源是“适应障碍”,即人在无法承受或面对现实环境的变化时而产生的不适应的反应。在某些改变或机会面前,我们可能由于没能正确地做出自我评价而遭遇挫败,或是由于对发展事态的估计有误差,**的心力却没能收获预期的回报而感到心情低落。


一般来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经历各种改变和机遇,麻烦有时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郁闷、叹气不是什么要紧事,运动、唱歌、瑜伽、阅读、聚会都能很好地排遣坏心情。那么,那些足以使人抑郁的事件,一定是切中了我们心中的要害。这一要害,就是我们的心理情结。心理咨询和心灵内省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这些根源在心中的情结所在,处理好“伤口”,把它视作人生的一段过往被自我接纳。

心境障碍——精神病学观点
和以往我们对精神病学家严谨、刻板的印象不同,他们对于“抑郁”的观点反倒具有几分内省的灵动色彩。其认为每个人对于现实中遭遇到的麻烦、打击、创伤的看法各有不同,是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坦然处之,把它当作是成长的一个契机,或是从此一蹶不振,陷入自卑、自罪,阴郁、失落的生命低谷,关键的因素在于人本身。
据此,美国精神科学会在制定分类与诊断标准时,将抑郁划归为“心境障碍”。这个心境,指的是我们的心理环境,是一个人对自我和周围世界的一个主观的认同。我们置身的这个世界,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心中的,都是以我们对自我的认同作为依据的。换句话说,心中有莲花者得见莲花——抑郁还是不要抑郁,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上。


认知模式——认知心理学观点
认知心理学家们认为,之所以会导致抑郁,是因为我们平日里在认知与交往过程中所持有的一些“错误”的认知模式造成的。下边,我们简要总结了一些会导致坏心情的“个人”原因,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借鉴意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